杨志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杨志今(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仍不高,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尖锐,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文化投入明显不足,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文化资源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紧迫而现实的课题,又是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的全局性、战略性课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加以研究并解决。 我们生活的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追求,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善“文化民生”,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 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保障文化民生、促进文化公平为宗旨,是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基础性工程。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公共文化生活的公平与正义,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设施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载体,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要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各种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要积极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落实好配套资金,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对中西部馆舍面积不达标、设施设备落后、不具备基本服务条件的地县两级图书馆文化馆进行改造。积极推进村文化室建设,充实村文化室内容。积极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推广先进经验,努力实现城市社区文化中心全覆盖的目标。 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文化建设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要积极推动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地方按比例分担的县乡村公共文化投入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保障基层群众看书看报、看戏、参加文化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按照县乡村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相关评估标准及开展基本服务单项经费水平,制定基层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公益文化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在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基本职能的同时,可采取政府采购、委托承办、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和多元化。 继续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文化共享工程要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数字文化信息服务“进村入户”。要继续做好古籍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为试点,启动实施“春雨工程”,加快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活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是衡量一个地区群众文化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要按照“宏观布局、统筹指导,抓住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导向性、示范性、带动性、可持续性为原则,努力形成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长效机制。要发挥“群星奖”带动作用,实施中国少儿歌曲创作推广计划和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扶持计划等项目,加强对区域性和地方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协调,强化精品意识,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形式,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品牌,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持续开展。 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队伍素质决定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要把好“入门关”,探索建立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要注重培训,更新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本领。要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名人的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等业余队伍建设。要在农村行政村发展农村文化管理员,城市社区发展社区文化指导员,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要大力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增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活力。 来源:中国网 |